|
秦始皇御用“艺人”,两千年前长什么模样?-绍兴网络公司为你呈现时间:2022-12-13 2022年 · 第55篇 1999年3月,陕西西安临潼区下陈村。一处不起眼的农家院里挤满了人,其中大多数是考古工作者。不久前,他们在这里勘探时发现了大量红烧土的痕迹。 红烧土,是土木建筑被烧毁后存留在地质层的印记,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这里曾经是古代建筑或遗迹所在地。此后几个月里,随着对这处农家院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发掘,考古人员陆续清理出数个形态各不相同的陶俑。陶俑大多上身赤裸,下穿短裙,造型各异,动静结合,是此前始皇帝陪葬坑考古发掘以来从未发现的种类。 后经过仔细研究文献资料,谜题终于揭开。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些陶俑的姿态,呈现的是古代一种宫廷娱乐活动——“百戏”。下陈村这个农家院里发现的新陪葬坑,也就此被定名为“百戏俑坑”。 由于出土时大部分百戏俑受损严重,需要逐步开展修复保护工作。这些神秘的秦代“百戏艺术家”在此后多年都未曾真正引起公众的重视和关注。 这一等就是整整23年。 直到2022年7月20日,当身着“泡钉”状服饰,腰间绘有复杂图案的4号俑,和双膝跪地,两脚收与臀下,双臂向后舒展的28号俑,通过秦陵博物院的微信视频号直播镜头首次亮相的那一瞬间——这些穿越千年,代表了秦代陶质手工艺顶峰的宫廷艺人陶俑,终于得以首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瞬之间,已是千年。秦陵博物院的专家们通过视频号直播,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他们23年对“百戏俑”研究和修复的成果,也让这些曾经始皇帝的御用“艺人”两千年后,通过直播的方式,再次登上舞台。 自今年5月起,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西安博物院院长余红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康军建等多位“藏宝人”就在视频号为用户“授课”。过程中,就包括一些禁止出国(境)展览及首次公开展出的精美文物。 而这次“百戏俑”直播,无疑是值得反复回味的一场。自1962年对始皇帝陵进行首次勘探,到1974年举世瞩目的兵马俑被首次发现,再到1980年出土20世纪考古史上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两乘彩绘青铜车马,这座中国最神秘的帝陵几乎每一次都能震惊世界。 当这些穿越两千多年“百戏俑”通过直播,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时,它会带来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1 碎片中的历史 下陈村本就地处秦始皇帝陵东南内外城之间。8个月前,考古人员在距离这处农家院仅35米的地方,发现了属于秦始皇陪葬品的大批青石铠甲,并确定为一处新陪葬坑。 在青石铠坑还未完全勘探完毕之前,这处农家院里的新发现又让考古工作者感到兴奋——只隔35米,会不会又是一处新的陪葬坑? 在今年7月20日,秦陵博物院通过微信视频号首播“百戏俑”出镜时,当年曾亲自参与百戏俑坑发掘的考古专家付建老师,亲口讲述了这段尘封23年的发掘过程以及这些尘封在陶俑碎片背后的历史细节。 考古发掘有时候就像开盲盒,刚开始总是很难确定黄土之下藏着什么。1999年5-6月期间,考古队先是进行了试掘。在清理道坑内建筑棚木层时,考古人员最先发现的,是一件高61厘米,口径70厘米的大铜鼎。铜鼎重212公斤,腹部饰蟠螭纹、三角回纹和云纹,是目前秦陵地区发现的体积和重量最大的一件铜鼎。 这件造型精美厚重,气势磅礴的大铜鼎,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原来,这件大铜鼎属于坑内一位“扛鼎力士”。在考古工作者此后陆续清理修复的6尊陶俑中,他们发现头部缺失的3号俑造型最为奇特,俑身整体呈站立状,上身裸露,下着短裙,两只脚一前一后,左手握紧腰带,右臂高举,挺胸鼓肚,俨然一副单手举鼎的雄姿。 秦时的王公贵族喜欢以举鼎来彰显武力。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王时期就流行举鼎游戏。专家认为到秦始皇时期,举鼎依然是秦宫廷流行的竞技娱乐活动。而“举鼎俑”的发现,也是进一步明确了这个说法。 这是史书里杀伐决断与人物经传不曾全部囊括的细节。兵马非盛秦全貌,歌舞百戏亦然。当初这些能够为秦始皇表演百戏,并与始皇帝的千军万马“并列”的,可能都是“国家级表演艺术家”。 随着直播镜头逐渐推移,当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研究员和付建老师一起揭开两尊陶俑的神秘面纱时,这些尘封两千多年秦代宫廷“艺术家”,在出土23年后,终于迎来了数字技术为他们打造的全新舞台。 2 两千年前“百戏艺术家”直播出镜 在秦陵博物院视频号直播当晚,首先亮相的是4号百戏俑。因出土时上半身装饰有类似明清时期皇宫大门上的圆形泡钉,它也被称做“泡钉俑”。 “泡钉俑”是已修复完成的百戏俑中,彩绘艺术保留最好的一件精品。从直播镜头里依然可以清晰的看见陶俑表面精美的彩绘纹饰。 秦陵陶俑在被埋藏之前大多是彩色,而经过两千多年岁月后,它们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已经褪去了颜色。 可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件“泡钉俑”身上,黑、白、黄、紫的衣饰仍然依稀可见。 这也是4号俑最与众不同之处。在此前的修复过程中,秦陵博物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试图通过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技术,为这位曾经色彩斑斓的大秦百戏艺术家,重做衣裳。 这是一件非常复杂却意义非凡的工作。在当晚的直播间中,周萍副院长和修复百戏俑的马宇老师等多位专家学者以连线的形式同中国丝绸博物馆周旸副馆长一起回忆起了曲折的“泡钉俑”服饰复原过程。 要复原一件两千多年前的“戏服”并非易事。经过考证,复原团队先是确定了4号俑领口、袖口登出的几何纹饰,与江陵马山一号楚国墓葬中出土的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上的纹饰一样,均属于当时流行的设计元素,只是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 其次,泡钉间的黑色八角星纹,又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隐纹花卉纹锦类似,裙裤上的云气纹则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上的纹样相似。 确定了纹饰参照之后。复原团队还要为不同的纹饰找到了相适应的复原方法。比如用织锦的方式来复原八角星纹的紫色丝绸,用绢地刺绣的方式来复原裙裤上的云气纹。 至于为何选择丝绸为原料?面对直播间内的提问。周旸副馆长表示,结合此前出土的文物上发现的丝绸和绢和文献记载说明在秦汉时期丝绸纺织品已经大量使用,这些为皇室表演的艺术家身着丝绸面料的可能性非常大。 最终,一件属于秦代艺术家的“赤紫色丝绸华袍”,首次通过视频号呈现在数十万观众面前。从肩部开始,泡钉排成九列,泡钉间饰以太阳八角纹,中间有黄色连珠纹装饰;领缘、袖缘、腰带处均有菱形几何纹的编织物,下身的短裙上则绘有大量云气纹纹饰,展示了秦代宫廷服饰的精美和细致。 此外,在修复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在“泡钉俑”短裙后侧方,戳印有两个字。其中一个字是“宫”,另一个字缺失。从戳印的痕迹和字的结构为基础,专家考证后判断,缺失的应该是个“藏”字。“宫藏”二字应该也是塑造这尊百戏俑工匠的名字。 与泡钉俑重点展示衣着不同,当晚直播间展示的第二件28号“仰卧俑”,呈现可能就是一个复杂的杂技动作。据文物修复专家马宇老师介绍,它的修复过程更加复杂,由于其姿势奇特,不仅要根据形态为其制作支架,还要对整个身体的残破陶片进行拼对,就连选用的现代保护修复材料,也需要特别调整,以保证其颜色最近陶俑的本色。 为此,秦始皇陵博物院联合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28号俑开展了三维扫描建模工作,利用高精度表面三维扫描和纹理拍照技术,构建了文物的表面和几何形态建模,使得研究人员和公众可以通过浏览文物的三维模型了解28号俑的姿态和细节。 仰卧俑的修复,整整历时9个月的时间。在修复过程中,专家在陶俑腹部发现三枚连续的指纹痕迹,通过应用指纹学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研究,专家认为这三枚指纹与青少年指纹的特征高度相似,由此可以推断,塑造这尊陶俑的工匠应为一名青少年。 这些隐秘的细节,如果不是在直播现场由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娓娓道来。谁也想不到这些制作精美,被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陶俑,在几千年前可能部分出自少年工匠之手。而仰卧俑奇怪的姿势,究竟是想展现何种表演,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 文物直播,穿越时间的行者 这些从先秦时期就被埋葬在地下的“艺术家”们大概永远想不到,它们的形象会在两千年后,借助数字技术展现在数百万人面前。 考古与文物修复,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历史的复原。而将“百戏俑”这类重要研究发现,通过视频号直播这种形式传递给更多人,这对于博物馆以及考古工作者们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与过去在博物馆展览相比,直播无疑是更直接的知识传递方式。所有收看直播的观众几乎都收获了一场“一对一”的现场教学。数据显示,当晚的直播共有66.3万网友在线观看了专家对百戏俑考古和保护修复工作的解读和复盘。而央视新闻客户端对这两件百戏俑进行了直播,累计观看量更是达到了214万人次。 走进博物馆,直面古代历史遗迹所带来的震撼,自然不是一场直播能够代替的。但百戏俑出镜直播的那一瞬,所展示的不仅是文物本身,还有其背后隐藏的众多历史细节,以及文物工作的艰辛。这也是直播这种新媒介,给考古工作和历史知识普及创造的一条新路径。 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院都在探索以直播的形式,向更多人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自今年二季度启动以来,微信视频号“八点一刻”泛知识直播启动的“文博探秘”专场至今已联络全球近50家博物馆加入。7月初,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联合了来自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亚洲等著名博物馆馆长,带着近150件世界级藏品轮番上场,选择通过微信视频号直播,将那些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背后不为人知的文化故事,传递给更广阔的群体。 而随着百戏俑直播及随后引起的全网热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了满足广大网友对文物的喜爱和热情,还特地为这两件百戏俑举办临时特展。这也是博物馆领域为线上新媒体传播热点而举办线下展览的首次尝试。 从线下博物馆的展示走到线上直播,再由直播间高昂的热度重新返回博物馆。作为微信视频号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直播——“文博探秘”打造了一种文物与历史知识传播的新方式。 而回到这次“百戏俑”直播,它向数以百万计网友展示的,除了神秘秦陵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和巍巍大秦帝国的另一面,也揭开了那些文物修复过程中曾经原不为人知的一段艰辛与探索。 微信公开课 · 本期完 · |